抗战时期上海如何发出民族强音?那些文艺作品诞生之处竟藏着这些秘密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解放日报的“抗战·上海寻迹”报道小组开展了多方位的采访活动,对上海的抗战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这一过程中,第二小组特别关注了抗日文艺作品的创作地点以及文化界人士在抗战期间的行迹,并对上海民众在民族危难之际的觉醒进行了回顾。抗日战争的成果不仅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电话牵线
1940年11月,美国著名的非洲裔歌手保罗·罗伯逊接到一通电话,该电话可能是由中国作家林语堂所打。通话内容主要是为了促成刘良模与罗伯逊的相识。此时,刘良模正在美国筹备一场群众歌咏活动,该活动旨在宣传抗日战争。仅仅半小时后,罗伯逊便与刘良模见面。刘良模向罗伯逊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抗战历史,并为他现场演唱了示范歌曲。
歌曲共鸣
在众多歌曲中,《义勇军进行曲》给罗伯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歌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触动了他,这一表述揭示了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和黑人等被压迫群体对自由的坚定追求。罗伯逊毕生投身于抗击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亲自奔赴西班牙战场,为反抗法西斯主义的斗争贡献了力量;在英国威尔士的矿井深处,他为矿工们献唱,坚信社会主义理念能够消除种族歧视。
现场演唱
1940年夏日,罗伯逊举办了一场露天个唱,吸引了数千名听众在璀璨星空的背景下聆听。音乐会结束后,他充满热情地宣布将为中国勇敢的人民歌唱,随后用中文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被歌曲所传递的精神所打动,宛如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韧风貌。
合作唱片
刘良模与词作者田汉进行了深入交流,成功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英文翻译工作。1941年,罗伯逊携手刘良模共同制作了一张名为《起来》的唱片,唱片中收录了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众多中国革命歌曲。这张唱片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精神面貌,并即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义演募捐
数月之后,罗伯逊举办了一场慈善演出,其目的在于为中国抗日战争募捐资金。在此次演出中,他再次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歌声中,他为中国抗战事业注入了力量,并引发了更多人对中国人民抗战努力的关注。他的唱片《起来》在印度、法国、捷克等国家发行,罗伯逊将所得的全部销售收入捐赠给了中国抗战,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国际友人的慷慨援助。
上海强音
上海在抗日战争年代高举起抗日救亡的激昂民族呼声。解放日报的记者团队深入探访抗战遗址,追溯了上海民众在民族危难之际的觉醒历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彰显了民族精神的辉煌胜利,这种精神持续激发着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如今,在回顾历史之际,我们更应致力于传承与弘扬抗战时期所展现的民族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上的传播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您也可以为这篇文章点赞和进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