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经济成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抓手?江苏、陕鲁三地成效经验大揭秘
历经约十年时间的探索,江苏省的“飞地经济”模式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园区的增长动力也在发生转变;同时,这一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园区发展历程
2003年,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江苏省首个跨区域联动开发园区正式投入运营,被誉为一种“健康且自由的恋爱关系”。到了2009年,苏州与宿迁两市政府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苏宿园区的建设项目随即展开,通过派遣干部作为桥梁,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经验得到了广泛推广。而在2006年,江苏省对试验阶段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发布了相关通知飞地经济如何飞得更高,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南北挂钩共建园区的模式。
园区现状规模
江苏省发改委消息,目前江苏省内发达地区的“飞地经济”异地工业园区已增至38家加上7家。在全省45家共建园区中,大约有60%的园区土地投资密度超过280万元每亩飞地经济如何飞得更高,这一数字超过了苏北开发区的平均水平。这些园区的关键经济指标年增长率稳定在1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常熟企业转移至某园区的项目占比仅为20%,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数量有所增加。
企业人员案例
2009年,可成科技有限公司在苏宿工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同年,刘建安重返宿迁,加入可成公司,并担任制造经理一职。自那时起,他一直坚守岗位。在此期间,他不仅亲眼目睹了园区的成长,还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个人力量。园区的繁荣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吸引了人才回流。
园区发展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众多共建园区负责人共同倡导强化高层规划,并寻求“飞地经济”新型运作策略。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党委副书记孙明江提出,需降低不合理的强强联合,以两地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研究市场化和企业化运作途径。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不应仅仅进行产业转移,而应寻找与政策相契合、关联性强的项目。
发展模式特点
专家指出,江苏的“飞地经济”主要采用苏南模式的“强政府”领导,实现南北共同发展。经过十年的实践,苏北地区的发展成效显著,而苏南地区则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展望未来,需在优化市场要素配置、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等方面加大力度,这些举措同样适用于全国其他地区“飞地经济”的建设。
发展新阶段标志
目前,江苏南北共建园区标志着我国迈入了一个以内生动力为核心的发展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加入,已使产业转移不再是主导,这一转变预示着园区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将助力江苏“飞地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您如何看待江苏“飞地经济”在市场化运作领域可能取得的进展?期待您的评论、点赞以及对本文的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