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到一带一路重要门户,北海如何蜕变?
自1984年跻身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行列,北海市历经岁月变迁,现已演变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关键门户城市。在此过程中,该市持续寻求并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展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引领着180万市民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开放起点
1984年,北海跻身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行列,这一特殊地位为该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北海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篇章,致力于吸纳各类资源和机遇。在初期发展阶段,得益于其沿海的地理条件,北海逐步开展了对外贸易等经济活动,为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向海经济探索
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北海市委市政府从创新的角度出发,运用新颖的思路和措施北海经济,致力于发展向海经济。他们坚持“强化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构建了产业发展的整体蓝图,并着力培育“七大产业树”。以临港新材料产业为例,该产业根据地域特点进行发展,已成为北海向海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成功案例,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
产业项目亮点
北海地区拥有众多高含金量的产业项目,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北部湾新材料和三创科技均成功跻身广西制造业企业前20名。总投资额高达540亿元的惠科电子产业新城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新增产值2000亿元北海经济,从而使得北海的工业产值实现翻倍增长。同时,惠科电子和银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中心等关键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中。
脱贫增收成果
北海市依托海洋资源,在扶贫攻坚领域实现了显著成果。成功创建了五个覆盖万亩的扶贫基地,助力民众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曾一度陷入低谷的南珠产业,在政府扶持下焕发新生。政府划定了23.5万亩的南珠养殖专属区域,吸引了300余户农户参与养殖,平均每户年增收入达3.2万元。
产业布局拓展
北海凭借其丰富的土地和海洋资源,精心规划并实施“陆地与海洋”相结合的发展策略。该策略旨在培育5个“万亩级”产业项目,涵盖“万亩豇豆产业基地”,该基地覆盖11个乡镇;推动“万亩水果产业基地”的发展,使超过80%的农户受益;“万亩深海养殖基地”则与科研机构携手,共同推进深水抗风浪养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城市环境建设
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北海市着力推进城市清洁、绿化和美化工作。过去三年间,该市对26个城市公园进行了改造,并新建了100多个文化娱乐广场,有效提升了“天空湛蓝、水质清澈、土地绿化、空气清新”的环境优势。
您认为在北海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领域,尚有哪些潜在的发展亮点?诚邀各位发表看法,积极参与讨论。同时,敬请给予文章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