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地在哪?80 年前上海如何奏响抗日强音

如今,《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广为人知,然而回溯至1935年,当时电影尚未成为大众普遍享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那么,这首歌曲又是如何迅速崛起,成为激发民族信心的强音,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的

民众歌咏会开端

1934年冬季,刘良模在位于上海四川路的青年会创立了上海第一个民众歌咏团体。他当时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职务,具备教授群众歌唱诗歌的功底。该歌咏会不收取任何学唱费用,却规定学员需学会后传授他人。他教授的第一首歌曲是他自己创作的《救中国》,歌词简明易懂,却深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感。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第二个民众歌咏会在八仙桥成功开办。

图片

组织体系完善

刘良模负责为各小组挑选指导者和工作人员,创设了“民众歌咏干部培训班”,并邀请了冼星海等音乐家进行辅导。由此,一个良性循环得以形成,青年会歌咏队的骨干成员在成长过程中,纷纷走进学校、街巷和工厂,教授抗战歌曲并组织歌咏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歌曲的传唱之中。

歌集理念表达

刘良模负责出版了《青年歌集》,并在序言中表达观点:“我们的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歌唱,而是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放声歌唱。”他的祖父坚信《义勇军进行曲》能够广为流传,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简短易学、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不久之后,这首歌曲在上海的街头巷尾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各类集会中不可或缺的演唱曲目。

集会领唱传播

图片

1936年1月28日,正值淞沪抗战四周年之际,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宣告成立。刘良模与歌咏团同仁共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在救国会的集会中,他身为执委,率先发声,被赞誉为“救国会的鼓舞者”。随着歌声的激荡,现场军警纷纷驻足,纷纷加入其中,《申报》对此震撼场面进行了报道。

军人服务推广

1937年8月,青年会军人服务部正式成立;刘良模接任京沪支部的领导职务;他倡议,在短时间内让全国民众掌握《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唱;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目睹了他指导演唱的情景,并形容刘良模全情投入于这项工作中。

全民传唱盛景

图片

刘良模等人付出了辛勤努力,《义勇军进行曲》自上海起迅速扩散,遍布全国。众多人士通过不同途径掌握了这首歌,它在那个时代成为了鼓舞民族抗争的强劲旋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英勇奋斗。

您认为刘良模在推广《义勇军进行曲》方面贡献了怎样的影响?诚挚邀请您参与讨论,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ad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