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冼村旧改收官!15年变迁背后,仅仅是冰冷节点?
7月20日,广州冼村旧改项目的复建区中,最后两栋村屋被拆除。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某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冼村过去以及其变迁的诸多回忆。冼村,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拆迁过程,成为了2010年代广州城中村风貌的缩影。
旧改标志性时刻
7月20日,广州冼村旧改项目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复建区的最后两栋村屋完成了拆除工作。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标志着冼村旧改项目多年努力的成果。冼村旧改项目经过长时间的推进,此次村屋的拆除标志着其从传统的城中村向现代化区域转变的重要进展,同时也预示着冼村将迎来新的形象和发展的机遇。
艺术工作者的城中村邂逅
2007年,艺术家陈洲及其伴侣晓静结束法国之旅,重返国内,选择天河区作为他们新生活的起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踏足林和村,体验到了一线城市中城中村特有的风情。这一经历促使他们投身于长达十几年的城中村艺术实践。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对城中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为记录和呈现城中村文化贡献了独到的观察视角。
复建房样板间之约
2018年1月25日,村民们受邀参观了新建住宅的示范单元。这一活动让他们对未来居住环境有了直接的体验,同时也展现了旧区改造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展情况。在样板间内,村民们或许能够预览到未来生活的情景,这无疑增加了他们对旧改项目的期待。
影像中的冼村记忆
南都、N视频记者收集了10年间冼村的多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2016年巷道中行走的身影、手提食物步入“握手楼”的男子等。这些资料生动展现了冼村在不同时期的面貌,既描绘了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也记录了村落环境的逐步变迁,成为冼村发展历程的鲜活写照。
陈洲的收集故事
陈洲在城中村搜集到了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建筑工人提供的西塔工地考勤记录、保存了16年的“粮油供应证”、房东们的小本收据,以及大量拆迁过程中的门牌信息。这些资料不仅承载着冼村的历史与回忆,其中一些刻有冼村街巷的门牌甚至被选送到全国各地参展,使得更多的人得以认识和了解冼村。
出租屋个体的多样面向
艺术工作者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在冼村的出租屋中,更多的故事隐藏在个体之中。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和租客,他们的生活历程构成了冼村变迁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他们目睹了冼村从繁华的城中村逐步走向旧村改造的历程,同时,他们对冼村也抱有独特的情感。
冼村旧改项目迎来里程碑式节点,此情此景不禁引发众人的深思,它不仅象征着城市的繁荣与向前迈进,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您是否在心中保留着对城中村的深刻记忆?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故事,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文。